广东省政府曾正式公布五一放假方案为5月1日至5月7日放假,后遵循国办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取消五一调休安排。但据媒体报道,本次五一假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广东政府机关实际休了7天长假。

很佩服广东省一些机关单位的勇气与自信,尽管在五一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便下发了五一只能休三天的通知,尽管知道休五一长假实际上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却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以我为主进行了休假的自主安排。

更应该看到的是,在这则新闻公布之后,来自网络与坊间的叫好声简直是此起彼伏,而且几乎所有的网络跟帖者都对广东省部分机关五一休长假的行为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或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之情。一个明显违规的行为,为何反倒受到公众的如此追捧?

显然,在公众为五一休长假的特立独行之举叫好的同时,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即使是国家对法定假日有明确的规定,但国家规定归国家规定,公众休假归公众休假,于现实的语境之中,二者似乎很难契合在一起,绝大多数时候,相当一部分工薪族的休息权是无法得到保障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公众才明知五一休长假违规,却依然为这样的违规喝彩。

具体到广东省此次五一休长假的行为,姑且不论其是否违规,单就休长假的政策仅波及到政府机关的某些部门,而不是所有的单位而言,也已凸显出政府机关的特权意识和缺乏自律之处。也难怪有企业职工表示,这样只针对政府机关的休假方式“有失公平”。

当然,真正的“有失公平”,是国家制订了明确的休假安排,却在某些地方难以落实执行。另一方面,广东省部分机关五一休长假(其中4天是年假调休),至少也算保障了公务员的休假权;而更多的时候,一般工薪族休假权即便得到落实,也多半是以不得不在假期被迫加班为沉重代价的(那些假期里必须上班的单位除外)。这更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反思。

公众违规为休五一长假叫好,并非是不明是非跟风起哄,而是借着广东省部分机关休长假来旁敲侧击,向政府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休假权无法得到根本保障的不满情绪。倘若有关部门只是简单的看到公众的不满情绪,并以此认为公众不讲道理,那就大错特错了。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休假权不仅体现在红头文件的纸面上,更应该落实在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倘若公众一再借机表达对休假权落实不到位的不满,那么只能说明对于相当一部分工薪族而言,休假权还只是一个空中的楼阁,缺乏现实的根基。

' />
今年3月,广东正式公布五一放假七天,后遵循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取消了这一放假方案。但据了解,五一期间,仍有相当数量的广东政府机关实行七天长假。如广东省、广州市及广州各个区政府均放假七日,需占用四天年假,但并不强制调休;广东的不少地级市机关也放了七天长假。(5月6日《新京报》)

当全国其他地区的上班族已经在岗三四天了,广东许多政府机关却仍在休假中,继续享受着七天长假。这着实让人艳羡,同时更让人心生疑虑:为什么享受长假的都是公职人员?此次广东我行我素的七天长假安排,有着明显的怪异之处:既然是“个人自愿”、“不强制调休”,何以最后呈现出来的又是各个政府机关的集体统一放假?而作为职工权利之一的“带薪年休假”,本该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才是,可为何又事实上蜕变成了政府机关独享的“专利”?

在此前的国办通知中,还有“不得擅自调休、自行安排”的要求,这里“不得”的主体无疑是各政府机关。也就是说,依据国办通知,职工个人按照“带薪年休假”规定,选择休假时限可以“灵活安排”,但政府机关则“不得擅自调休”。不难发现,围绕五一长假之争,折射出这样一种困境:职工能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在现实中仍处于高度依附行政权力的状况,不经过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带薪年休假这样的休假权,是很难真正做到自愿自主、“灵活安排”的。

而那些掌握公权力的公务员却想休就休,即使长假方案被国务院叫停,他们也以“口头传达”方式悄悄地享受。正如广东企业职工抱怨的:“这一休假方式仅涵盖公务机关,有失公平。”———享受休假权利的程度,由距离行政权的远近来决定,当然不公平。

由这引出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使包括带薪年休假在内的休假权,成为每个职工手中可以自主支配、自由享有之物,更为当务之急。如果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五一休假究竟应该怎样安排———三天还是七天,都将不再值得争议。

'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该通知说国家对2009年元旦、篮球比分直播:、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已做出了具体安排,各地要认真执行,不得擅自调休、自行安排。

日前,广东等地自主调整恢复黄金周的做法,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然而,这样的人为调休,是否经过认真论证,是否经过公民、企业和政府三方代表的可行性研究,这都不得而知。

放假拉动经济增长是件好事,但是否要全民放假或全省同时放假却值得商榷。特别是把固定的周末擅自调休拼到一起,这在任何国家都是看不到的,也不符合人们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规律。

实际上,调休后的第二个周末要求上班,这样的上班是效率极低的,因为这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周末休息,你独自一个地区要在周末上班是没有效率的。今天的经济已经全球化,经济已经是互联互往,没有其他地区的配合,这样的上班是一个形式,实际上这个假期就变成了九天,因为大多数的外企不会在这个人为要求上班的周末上班。

而且,如果全省所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关停一周,这样会对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这个有没有人计算?

实际上,广东等地用心良苦,“恢复五一黄金周”是出于“刺激经济和内需”的考虑。但这样并不能见到多少效果,这只不过是把公众“分散休假”的消费,集中在一起“消费”,总体经济贡献并没有提高。

同时,世界其他地方都在工作,例如中国股票交易所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关掉一周,可以想像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最后,旅游、交通等资源自身有一定承载量,“集中消费”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实就是“过度消费”。

如果全国统一协调恢复“五一黄金假”,则更有“杀鸡取卵”的危险,这在过去废除“五一黄金周”时,社会各界都已有过充分的论证与共识。

如果从“国民休闲”的角度考虑,“带薪年假制”应该分散在全年,时间由公民自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来建议或拼凑成黄金周。如果带薪休假在全国各行业并没有得到执行,那么这样结合了带薪年假的“五一黄金周”,对广大农民工来说就没有意义,只是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专利。

政府应该把精力和智慧放在落实带薪休假的法规和制度上,而不应该采取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搞全民运动的做法,必须尊重公民自己选择何时休“带薪年假”、何时“挪动周末”休息的权利。

我想如果可以自主选择,大多数人肯定不会把周末或带薪年假,用在“五一黄金周”拥挤上和这春天产出高效的时间点上。从国际休假惯例来看也是如此,带薪休长假一般多在冬天或夏天。一方面学生寒暑假放假,利于全家团聚,“一起休闲”,一方面冬天和夏天也是工作效率和产出最低的季节。

因此,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擅自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做法并不科学。

从国际上的公众假期规律看,分散度假是主要的趋势。欧美国家三天以上的全国性集中放长假,一年只有圣诞节一次。这些国家大部分的三天假期多设计在周末加周一或周五,从没有挪用两个周末凑假,这样可以尽可能少的打断工作和服务的节奏,又不至于在一周中的正常工作日期间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脱轨,同时又满足了广大公众在不同时间段休假的需求,也使交通、旅游和休假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如有的公民需要度一周的长假,则他可以自己申请几天带薪假日和长周末结合在一起。目前中国已有篮球比分直播:和国庆两个黄金周,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已成了长周末,起到了分散休假的目的。

目前要做的,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放假模式,而是应该强化和完善中国企业的带薪休假制度,以保障广大员工的休假权益。

' />
近日,全国多个城市有意再现“五一”长假,有曲线恢复,也有正在酝酿,各地自行试点国民休闲计划。对此,国办发通知,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得擅自调休。地方此举是热衷促进旅游消费,恢复黄金周,还是真正落实带薪休假,保障公民假日权利? 法定节假日该如何依法落实?昨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主任蔡继明教授在《新闻1+1》栏目中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曲线恢复黄金周”的做法对于恢复地方经济并没有积极作用,而且是对中央政府立法的挑战。

利用“黄金周”恢复地方经济只是幻觉

面对国务院制定的全国统一放假办法,广东省自行采取省内的休假办法,被各方命名为“曲线恢复黄金周”,广东省的“办法”已经出台,各省市向各地方发改委和假日办提出申请,均拟效仿。其目的均为促进当地的消费,拉动内需对于各地方政府的做法,相关权威机构的声音也层出不穷。对此,《新闻1+1》栏目在节目中连线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主任蔡继明教授,他表示,黄金周对拉动地方经济并无明显积极作用,反而会使本省的GDP被转移到省外。

蔡教授说:这么做的目的从公开的媒体报道,还有一些有关领导人的谈话,当然是出于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个目的当然是好的,问题是采用黄金周的恢复这种方式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如果单纯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来说,你放长假,尤其是让全体人民同时放长假,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无非是要鼓励本地区的人民有了长时间的休假就可以长途旅行,一旦本地区的居民长途旅行,他就会到省外,甚至到国外旅行去旅行,他就会在本省、本地获得的收入花到外地、境外,结果反而会减少本地GDP的增长,怎么能够拉动本地经济增长呢?

第二,有什么理由,历史上有什么数据能够证明你实行了“五一”黄金周之后,对地方黄金月全年的收入,我们不要说某一个企业,你对地方的全年旅游收入到底起到了哪些拉动作用,增加了几个百分点,同时我们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又对全年旅游收入又减少了几个百分点,你没有拿出任何证明,仅仅一张口就是认为旅游黄金周能够拉动旅游经济,我认为这纯粹是一个幻觉,我把它叫做“黄金周幻觉”。

地方政府无权调整假期

对于广东省借用黄金周的说法,调整假期了,“曲线恢复黄金周”的做法,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主任蔡继明教授认为,地方政府无权调整假期。

蔡教授进一步表示说:首先我们要明确,就是2008年国务院做出假日调整新的办法,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把“五一”黄金周拆散、分解了,也就是说由原来的三天法定假日变成了一天,而且相应的上移下错那四个周末也分解了,也就是形成一个法定假日加上两天双休日,就构成三天的小长假。国务院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显然是顾及到了多年来实行黄金周造成的很多弊端,也就是全国人民在同一个时段同时放长假,因此才把它分解了。

此外,这种做法不在于它是否叫不叫黄金周,或者它拿来的那四天是从哪拿来的,关键是又凑成为期七天事实上的一个长假期,而这个长假期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同时放假,这样就意味着事实上你是对国务院此前做出的调整是一个否定。


网络调查不能真正反映民意

五一黄金周的存废引发多方的观点和声音,很多权威机构也加入了这次百家争鸣的讨论中,对此,《新闻1+1》特邀球探体育比分:员王锡锌表示:网民的结构本身就不具备权威性,甚至在设置网络调查问卷的时候,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想得到的答案来设计问题。

王教授分析说:网民的声音也需要理性和客观地来看,网民的积极参与现在成为我们了解民意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但是我们不妨看一看两年前发改委要改革节假日的时候,也做了网意调查,而且它说超过八成的民众都是支持的。我觉得网络调查这一数据为什么原来是赞成调整,现在又赞成恢复,这里面让我们深思,网络要是有时候可能涉及到问卷者对问卷的设计,有时候它设计的题目让你不管怎么选,可能都是能够达到调查者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地反映民意。所以我有时候看到网络调查可能是一个技术的圈套,因此它代表一部分民意,但是可能这样的民意我觉得还需要与其他的因素结合起来。比如我们上一次调整的时候,关于网络调查者的身份没有农民,换句话说只是在城市里面这些人,我想如果我们从休息权、公民的休闲福利这个角度来说,可能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而这种社会公平我觉得也要从参与者的各种层次、各个群体这方面来考虑。

'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不得擅自调休、自行安排。(3月26日新华社)

国务院一纸通知,不啻盖棺论定,消弭了近段时期以来热闹的五一长假争论。这意味着,近期不可能恢复五一长假,一切按既有的法定假日规定执行。但在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下发之前,广东省已经作出了“3+2+2”的“五一”放假全套方案。在此情况下,广东的长假方案是胎死腹中还是被网开一面,就成为全民关心的问题。但不管如何,这轮五一长假的全民讨论和广东地区的特定设计,都凸显了中国现实生态的多元化和多维的利益博弈,应该是让人欣慰的社会进步。

从宏观的国家层面而言,维护法定假日的严肃性,不允许各地自行安排,具有相当的法治理性。现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制定时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妥协,既保留了“十一”、“篮球比分直播:”两个七天长假,又拆解了五一“黄金周”。所以,总体评价,现行放假办法虽非最佳但也称得上是“良法”。

从公众的利益而言,虽然新的办法已经出台,但公众的利益诉求则是法定节假日越多越好。因此,自新法出台以降,公众一直在发出恢复五一长假的声音,哪怕是最早对五一长假颇多不满的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其实蕴含着现代中国人对于休闲生活的高品质追求。而且,国家对民间发出的这些声音,也许以更为宽容和理性的空间。社会多元表达的情景得以形成。

广东的五一长假方案的调整,更多是全球金融危机倒逼的结果。单就五一长假而言,就是要激活假日经济的内需市场,提振珠三角的市场活力。这种促本地经济发展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令人钦敬。

事实是,透过五一长假的讨论,中央、地方、国民,三方的利益博弈格局已经形成。但必须指出,博弈并非对立,而是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充分妥协,这是实现多赢的基础。确然,国务院通知既维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严肃性,也给地方利益和每个公民预留了改革孔道,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的第二条明确规定:“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职工本人意愿,灵活安排。”

这一条颇具深意,对广东和其他有志于改革的地区而言,是可以就职工的带薪年休假“灵活安排”的,因为广东的长假方案中就有两天属于职工带薪年休假;对职工而言,通知则赋以权利提醒——职工本人意愿。这个提醒,其实也指出了广东五一长假方案中的瑕疵,没经职工同意而将年休假捆绑进五一长假也是欠妥的。

' />